無論是為自己,還是家中的老人家或小孩,相信很多人都有服用 魚油 作為日常營養補充品。 魚油 好處多多,包括有助維持心臟和眼睛健康,也可以支援小朋友腦部發育等;但選購時應該注意什麼?形態、來源、脂肪酸含量等標籤不一樣代表什麼?由澳洲註冊營養師逐一講解。
魚油 形態大不同
一般 魚油 保健品分為2種形態:Ethyl Esters(EE)及Triglycerides(TG)。澳洲註冊營養師劉曼翎指,TG型 魚油 較EE型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,對消化能力較弱的人士如老年人及小朋友較為合適。
美國健康網站《Healthline》更指出,魚油保健品的形態(即加工工序)會影響脂肪酸的純度和身體吸收率;以Free Fatty Acids(FFA)產品的ω−3脂肪酸濃度最高,緊隨其後的是TG及Phospholipids(PLs)。
EPA、DHA有何分別
Eicosapentaenoic Acid(EPA)、Docosahexaenoic Acid(DHA)都是ω−3脂肪酸的一種,兩種類型均可以降壞膽固醇。《Healthline》詳細將兩種類型的分別列出:EPA可有效降低身體出現炎症機率,或抑鬱症症狀;而DHA主要支援人體大腦發展,更可預防心髒病、癌症、關節炎、高血壓等健康問題。
魚油來源
三文魚、沙丁魚、鯡魚和魚肝都是天然魚油最常見的來源之一。但營養師劉曼翎強調,我們選購時除了要揀選無污染海域魚類提煉出的魚油,因為小型魚類的重金屬含量一般比大型 魚類 少,尤其孕婦食用的話相對會較安全。
按需求補充便可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成人每日需攝取300至500毫克的ω−3脂肪酸。如想達到降低血脂和保護心血管健康,每日可攝取650至1000毫克的ω−3脂肪酸;而只有在醫生監管下,才建議每天服用>2000毫克的ω−3脂肪酸。
香港衞生署亦提醒,進食過量魚油產品可能會引起噯氣、口臭、胃灼熱等副作用。加上ω−3脂肪酸會抑制血小板功能,阻礙血液凝結,服用薄血丸人士應避免服用高劑量的 魚油 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