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開學喇!為迎接林林總總的挑戰,無論在身理及心理方面,莘莘學子都要有所準備。身理方面,應離不開營養要素的補充。提到營養, 礦物質 的角色亦相當重要,有助血液凝固、血液帶氧、心臟跳動、神經系統傳導和新陳代謝的功能。究竟哪些 礦物質 對孩子較為重要?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攝取相關的營養要素?
1.鐵質
鐵質是製造負責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身體不同部位的血紅素,如果攝取不足,可引致缺鐵性貧血,出現疲倦、頭暈、臉色蒼白等。
鐵質的建議每天攝取量(毫克)
| 年齡 | 男 | 女 |
| 4-6 | 10 | 10 |
| 7-10 | 13 | 13 |
| 11-13 | 15 | 18 |
| 14-17 | 16 | 18 |
| 18-49 | 12 | 20 |
| 鐵質的食物來源包括: |
| 紅肉如牛肉、豬肉 |
| 蛋黃 |
|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 |
| 豆類 |

2.碘質
碘質的主要功效在於維持甲狀腺功能,以及製造甲狀腺素。甲狀腺素影響幾乎所有人體系統,如心血管功能、消化功能、新陳代謝、生長發育等。如果攝取不足的話,不但令甲狀腺腫大,智力及發育亦有遲緩發展的機會。2004年在土耳其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,有46%的學齡兒童缺乏碘。
世界衞生組織:碘質的建議每天攝取量(微克)
| 嬰幼兒、學前幼童(0 至59 個月) | 90 |
| 學齡兒童(6 至12 歲) | 120 |
| 青少年(12 歲以上)及成年人 | 150 |
| 碘質的食物來源包括: |
| 海產類 |
| 藻類如紫菜 |
| 奶類及奶類產品 |
| 蛋 |
| 碘鹽 |

